高丘怀宋玉: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学追星

高丘怀宋玉: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学追星

首先,宋玉这人,到底什么来头?

简单来说,他就是战国时期的“文学圈顶流”,屈原的徒弟(也有说是再传弟子),楚国人。如果说屈原是满腔热血、忧国忧民的硬核担当,那宋玉就是才华横溢、风流倜ěi(倜傥)的颜值担当。

史书上没明确记载他到底有多帅,但从他自己写的“公关文”——《登徒子好色赋》里,我们能窥见一斑。当时,有位叫登徒子的大夫在楚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,说他“好色”。宋玉不慌不忙,写了这篇赋来反击。他说:“我东边邻居家有个绝世美女,趴在墙头对我暗送秋波三年了,我都没搭理她。您再看登徒子,他老婆长得那么抱歉,他还跟人家生了五个孩子,到底谁好色,您品,您细品!”

这一波操作,直接把“宋玉东墙”这个词送上了热搜,从此宋玉就成了“古代第一美男子”的代名词。所以,当后人“怀宋玉”时,多少也带了点对这位传说中“盛世美颜”的向往。

其次,为啥非要在“高丘”上怀念他?

“高丘”这个意象,既是实指,也是虚指。

  • 实指:宋玉的归宿。 据说宋玉的墓就在今天湖北省宜昌市的某个高岗上。古人嘛,讲究登高望远,站在前代大文豪的安息之地,吹着同样的山风,自然感慨万千,文思泉涌。李白就写过:“屈平辞赋悬日月,楚王台榭空山丘”,这里的“山丘”,指的就是埋葬着屈原、宋玉等楚国才子的岗地。
  • 虚指:文学的圣地。 宋玉有两篇名作——《高唐赋》和《神女赋》,讲的都是楚襄王在“高唐”这个地方梦遇神女的故事。这个“高唐”就在山上。于是,“高丘”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,它成了一个充满浪漫与奇幻色彩的文学符号。它代表着凡人与神女相遇的地方,是现实与梦想交织的舞台。所以,登上“高丘”,就像是进入了宋玉创造的那个瑰丽又略带伤感的文学世界。
  • 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我们到底在“怀”些什么?

    “怀宋玉”,绝不仅仅是“想念宋玉”这么简单,它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共鸣。

    1. 怀他的才情与“悲秋”情结。 宋玉的《九辩》开篇就是一句石破天惊的“悲哉秋之为气也!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”。他第一个把秋天这种自然景象与人的内心愁绪、生命感喟紧密联系起来,开创了文学史上的“悲秋”传统。从此以后,无数文人墨客,但凡遇到秋天,总要引宋玉为知己,感叹一番时光易逝、壮志难酬。我们怀念的,是那种能精准捕捉并诗意表达我们内心情感的才华。

    2. 怀他的风流与不得志。 宋玉虽然才高貌美,但在政治上并不算得意。他继承了老师屈原的文学才华,却没有施展政治抱负的舞台。这种“有才而无用武之地”的落寞,深深地刻在了他的作品里,也引起了后世无数怀才不遇的读书人的强烈共鸣。大家怀念他,其实也是在抒发自己的郁闷和不平。

    3. 怀一种精致的、属于东方的审美。 宋玉的美学是含蓄的、浪漫的,又是带点距离感的。无论是对秋景的描绘,还是对神女的刻画,都美得如梦似幻,可望而不可即。这种审美情趣,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。当我们“高丘怀宋玉”时,其实是在与一种流淌在血脉里的古典美学进行对话。

    所以你看,“高丘怀宋玉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凭吊,它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粉丝见面会,一次与自己内心深处那份文艺、感伤、浪漫情怀的深度交流。下次秋日登高,当那份熟悉的惆怅涌上心头时,你不妨也遥想一下那位战国时期的美男子,轻轻说一句:“嘿,宋玉,我懂你。”

    标签:宋玉,高丘,九辩,登徒子好色赋,楚辞,悲秋,文学,战国

    > 同类文章:

    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    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