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常恐秋节至”的下一句?别慌,教科书级答案来了!

首先,揭晓标准答案!“常恐秋节至”的下一句是——“焜黄华叶衰”(kūn huáng huá yè shuāi)。
怎么样,看到这五个字,是不是感觉尘封的记忆瞬间被激活了?
这句话出自一首我们从小就可能在课本里背过的汉代乐府诗——《长歌行》。为了让你的记忆彻底“回魂”,我把全诗贴在下面,你可以试着跟着默念一遍,看看是不是每一句都很熟悉:
> 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。
> 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
> 常恐秋节至,焜黄华叶衰。
> 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?
> 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
那么,“常恐秋节至,焜黄华叶衰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从字面上看,它描绘了一幅非常生动的自然景象。“常恐秋节至”就是说,(我)常常担心秋天的到来。为什么呢?因为下一句就解释了:“焜黄华叶衰”。“焜黄”形容草木枯黄的样子,“华”通“花”,指花朵,“衰”就是衰败、凋零。连起来就是:(我)常常害怕秋天的到来,因为那时,绚烂的花朵和繁茂的叶子都会变得枯黄衰败。
这仅仅是在伤春悲秋吗?当然不是!
《长歌行》这首诗的精髓,在于它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的道理,这在文学上叫“比兴”手法,高级吧?
诗歌开头,“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。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”描绘的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。园子里的向日葵绿油油的,早晨的露水等待着太阳升起被晒干。温暖的春天把恩泽洒向大地,万事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。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青春年少、精力充沛、前途一片光明的美好时光吗?
紧接着,画风一转,就到了我们讨论的“常恐秋节至,焜黄华叶衰”。这就像人生的警钟,提醒我们美好的青春不会永驻,岁月流逝,人总会衰老。再往后,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?”更是用江河奔流入海、一去不复返的景象,来强化时间一去不返的道理。这就好比我们手机的电量,看着100%时觉得能用好久,但刷着刷着,突然就弹出“电量低于20%”的警告,这时候再想找充电宝就有点晚了。
所有前面的铺垫,都是为了引出最后那句振聋发聩、传颂千古的结论: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 这句话就像游戏里的终极喊话:“限时活动即将结束,再不抓紧刷经验,等活动过了,你就只能看着别人的高级装备流口水了!” 它直白地告诉我们,年轻力壮的时候如果不发奋图强,虚度光阴,等到年老时,就只能空留遗憾和悲伤了。
所以,“常恐秋节至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诗,它是一整套“惜时”哲学的开端,是整首《长歌行》从描绘盛景转向阐述哲理的关键转折点。下次再有人问起,你不仅能脱口而出下一句,还能把这背后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,是不是瞬间感觉自己的文化水平又提升了一个档次?
> 同类文章:
- 江南 汉乐府
- 长歌行百度百科
- 日暮苍山兰舟安 本无落霞缀清倍
- 一见倾心,断肠墙头马上遥相顾
- 千古名句:文言之美,古诗之华
- 谐音古诗——用谐音演绎古诗词的别样风味
- 夏达:漫画才女,用画笔讲述中国故事
- 风平浪静造句:古人的智慧,现代人的启迪
- 李长歌和阿史那隼结局,他们最后走到了一起
- 相思古诗词王维
- 长歌行结局
- 叹词“嗟”在古诗词中的妙用
- 元宵节古诗词鉴赏
- 贺新年的古诗词十首
- 长歌行豆瓣:评分高低背后的故事
- 檀健次演过的电视剧,你都看过吗?
- 走进汉乐府:穿越时空的诗歌盛宴
- 迪丽热巴:从荧幕女神到国民甜心的八卦之路
- 孔雀东南飞:中国叙事诗的开山之作,为何流传千年?
- 想免费看《长歌行》全集?这篇指南带你了解如何追剧不踩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