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,一只胡萝卜精的自我修养

我,一只胡萝卜精的自我修养

大家好,你们可以叫我“阿卜”,当然,这只是我的网名,我的真名是一串很长的植物学拉丁编号,记起来太费劲。作为一个资深的“地下工作者”,我的前半生,哦不,前半“根”生,过得朴实无华且枯燥。

一、关于我的“成精”之路

很多朋友好奇我是怎么成精的。其实过程并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玄幻,不需要渡雷劫,也不用拜什么名师。总结起来,主要靠三点:

1. 风水宝地:我扎根的这片菜地,属于城郊结合部,土壤肥沃,阳光充足。最关键的是,园主老王是个文艺青年,他不喜欢用除草剂,而是每天在田边弹吉他、放播客。在《逻辑思维》和《摇滚乐野史》的双重熏陶下,我的“根脑”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。

2. 营养供给:除了常规的水分和养料,老王有个习惯,喝不完的奶茶、可乐总爱往地里倒一点。正是这些蕴含着“人类智慧结晶”的神秘液体,打通了我的“根督二脉”,让我提前开启了灵智。

3. 强大的求生欲:眼看着我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个被拔走,或清炒,或红烧,或成为兔子零食,那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,成了我冲破植物形态束缚的最终动力。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我猛地一使劲,就从土里“站”了起来。

二、成精后的烦恼与快乐

成精后的世界,既新奇又处处是“坑”。

烦恼篇:

  • 身份认同危机:我到底算植物还是动物?开会的时候,植物界嫌我能跑能跳,动物界嫌我没有心跳。至今我的社保问题还没解决。
  • 天敌环伺:以前只用防兔子,现在还得防备人类。每次路过菜市场,我都感觉脊背发凉,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对我进行“估价”。逛超市的蔬菜区,对我来说不亚于逛“停尸房”。
  • 身体保养:为了保持自己色泽鲜亮、口感清脆(虽然我绝不希望有人尝),我必须定期进行“光合作用SPA”,并且严格控制水分摄入,不然容易变得蔫不拉几。最怕的是皮肤干燥,一不小心就会开裂,非常影响“根值”。
  • 快乐篇:

  • 解锁新世界:我终于可以上网了!用我的根须在废弃的手机上戳来戳去,我学会了拼音,了解了人类社会。原来除了“炖排骨”,“胡萝卜”还能和“蛋糕”、“汁”、“面膜”等词搭配,人类的想象力真是令人“叹为观止”。
  • 独特的视角:我可以和蚯蚓兄弟聊土壤湿度,和瓢虫大姐探讨蚜虫的最新动向,还能听蒲公英妹妹讲述远方的故事。这种万物互联的感觉,是两脚兽们体会不到的。
  • 恶作剧的快感:我最喜欢做的事,就是偷偷移动老王菜地里的标语牌。昨天我把“黄瓜区”和“茄子区”的牌子换了一下,看着老王对着长条的黄瓜喃喃自语“今年的茄子长得真别致”,我能躲在叶子后面笑上一整天。
  • 三、给人类朋友的一些忠告

    作为蔬菜界的代表,我想说,请善待我们。每一根蔬菜都努力地生长过。下次你切胡萝卜丁的时候,可以试着温柔一点吗?毕竟,谁知道你砧板上的那根,是不是我的某个远房亲戚呢?

    我的故事还在继续,我的梦想是开一场蔬菜界的“吐槽大会”,让土豆、番茄、大白菜都来分享它们的经历。好了,不说了,老王提着水壶过来了,我得赶紧躺下,把自己伪装成一根平平无奇的胡萝卜。回见!

    标签:胡萝卜精,修炼成精,植物成精,杂谈发现,菜园子,万物有灵,自我修养

    > 同类文章:

    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    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