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GM一响,主角(或反派)登场:聊聊《女武神的骑行》

首先,咱们得搞清楚,这位“女武神”到底是谁,她骑着啥玩意儿去哪儿?
这首曲子的大名,其实叫《Die Walkürenritt》,来自德国作曲家理查德·瓦格纳的鸿篇巨制歌剧《尼伯龙根的指环》第二部《女武神》的第三幕开场。在北欧神话里,女武神(Valkyrie)是奥丁神的使者,她们的任务是在战场上飞驰,将英勇战死的灵魂带往英灵殿(Valhalla),让他们成为神域的战士。所以,这首曲子描绘的,就是一群英姿飒爽的“神界快递员”骑着天马,在电闪雷鸣中集结,一边唱着“Hojotoho! Heiaha!”(可以理解为她们在打卡签到),一边准备把“英灵包裹”送回总部的壮观场面。这下你明白了吧?这音乐天生就带着一股“开团了,冲啊!”的DNA。
然而,真正让这首古典乐“破圈”进入大众视野,成为全球知名BGM的,还得感谢一位电影导演——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。在他1979年的越战电影《现代启示录》中,美军的直升机编队在清晨对越南村庄发动突袭时,指挥官下令用高音喇叭播放《女武神的骑行》。当激昂的音乐与旋转的螺旋桨、呼啸的火箭弹交织在一起,那种战争的疯狂、荒诞与毁灭性的力量被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这一幕实在是太经典了,从此以后,《女武神的骑行》就和“直升机”以及“从天而降的毁灭”牢牢绑定在了一起。可以说,科波拉给这首古典乐注入了现代的灵魂,也给它贴上了一个撕不掉的“战争BGM”标签。
自从在好莱坞一战成名,《女武神的骑行》的演艺生涯便一路开挂。它的应用场景变得越来越广,也越来越“接地气”:
为什么这首一百多年前的曲子有如此魔力?因为它在音乐语言上就写满了“史诗感”。急促而重复的弦乐模仿马蹄飞奔,嘹亮的圆号和长号吹出主旋律,仿佛是女武神的呐喊,整个乐团层层递进,营造出一种势不可挡、排山倒海的气势。它不跟你讲道理,直接用音浪把你的肾上腺素顶到满格。
所以,下一次当你再听到这段熟悉的旋律时,除了脑补直升机,也可以想象一下,一群梳着麻花辫、身披铠甲的酷姐姐骑着天马,在云层中呼啸而过的场景。毕竟,这才是它最初、最纯粹的模样。从神话到歌剧,再到电影和游戏,这位“女武神”的骑行之旅,真是穿越了时空,贯穿了整个流行文化史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