嗑瓜子群众请注意,你手里的洽洽,可不只是一包瓜子那么简单!

嗑瓜子群众请注意,你手里的洽洽,可不只是一包瓜子那么简单!

## 一、从一包“煮”瓜子说起

很多人可能以为,瓜子嘛,不就是炒出来的?嘿,洽洽的成功秘诀,恰恰就藏在一个“煮”字里。在上世纪90年代末,市面上的瓜子大多是炒制的,容易上火,而且味道浮于表面。这时候,洽洽的创始人陈先保灵机一动,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:咱们不炒,咱们“煮”!

他带着团队,愣是把中草药的煎煮工艺用到了瓜子上。通过先浸泡、再入味、后烘烤的流程,不仅让瓜子颗颗香浓,吃多了也不容易口干舌燥。这一下就跟其他“妖艳”的炒货划清了界限。2001年,第一包红色的洽洽香瓜子横空出世,凭借着这独特的“煮”艺,迅速占领了大家的味蕾和心智。

## 二、不只是瓜子,更是“社交货币”

洽洽的高明之处,还在于它早就玩明白了营销。你还记得小时候,撕开洽洽包装袋时,除了瓜子,最期待的是什么吗?没错,就是那张小小的卡片!

早期,洽洽在包装袋里附赠各种“文化卡”,有的是唐诗宋词,有的是趣味漫画,甚至还有抽奖卡。这在当时简直是“开袋有奖”的鼻祖级操作。为了集齐一套卡片,或者中个“再来一包”,我们当年差点把小卖部的洽洽给包圆了。这种巧妙的设计,不仅增加了趣味性,更让洽洽瓜子成了一种可以在小伙伴之间炫耀、交换的“社交货币”,无形中病毒式地传播开来。

## 三、从“红袋”到“黄袋”的华丽转身

如果说红袋香瓜子是洽洽打下的江山,那么“小黄袋”每日坚果就是它开拓的新大陆。随着大家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,单一的瓜子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。洽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趋势,在2017年推出了“洽洽小黄袋每日坚果”。

这一招可谓是精准打击。它把多种坚果和果干科学地搭配在一起,一小袋刚好满足一天的营养所需,完美契合了现代人快节奏、重健康的生活方式。从此,洽洽不再仅仅是“嗑瓜子”的代名词,它摇身一变,成了我们办公桌上、健身包里的健康能量补给站。从国民休闲零食到健康膳食专家,这一步,洽洽走得相当漂亮。

## 四、嗑到了全世界

你以为洽洽只在国内火?格局小了!如今,洽洽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,从东南亚的超市到欧美的唐人街,你都能看到那抹熟悉的“洽洽红”。它不仅是我们海外同胞的“乡愁解药”,也让无数“歪果仁”爱上了这项来自东方的“指尖艺术”。可以说,洽洽用一袋小小的瓜子,成功地进行了一场有滋有味的文化输出。

所以,下次当你再撕开一包洽洽时,不妨细细品味一下。你吃到的,不仅是香脆的瓜子仁,更是一段国民品牌的成长史,一份属于我们大家的集体记忆。

标签:洽洽,瓜子,坚果,国民零食,洽洽小黄袋,休闲食品,陈先保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