忆秦娥·娄山关赏析:毛泽东笔下的雄关漫道,你真的读懂了吗?

忆秦娥·娄山关赏析:毛泽东笔下的雄关漫道,你真的读懂了吗?

嘿,说到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,那可真是脍炙人口啊!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5年2月,在红军长征途中二渡赤水后,攻克娄山关时所作。 词的上阙是描写战斗的场景,下阙则是抒发作者的感慨。咱们先从字面意思入手,再结合历史背景,慢慢品味。

  • 上阕:战斗的号角
  • * “西风烈,长空雁叫霜晨月。” 哇塞,这开篇就气势十足,秋风凛冽,长空中大雁悲鸣,霜月照亮了清晨。这景象,是不是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了一幅紧张肃杀的画面? 这里的“西风烈” 可不仅仅是描写天气,更是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环境的恶劣。

    * “霜晨月” 更是点明了战斗的地点和时间,暗示着战斗的艰辛。

    * 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” 这一句,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!娄山关啊,那是真的险峻,易守难攻,好像铁打的一样。 但毛主席说了:“而今迈步从头越!” 展现了红军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必胜的决心,即便面对再大的困难,也要勇往直前,从头开始!这股劲儿,是不是让你热血沸腾?

  • 下阕:胜利的喜悦与对未来的展望
  • * “苍山如海,残阳如血。” 想象一下,战斗结束了,夕阳洒在苍茫的群山之上,鲜红的色彩,是不是充满了胜利的意味? 这是对战斗场面的一个补充,也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描写。

    * “山下旌旗在望,山头鼓角相闻。” 战斗结束了,胜利的景象呈现在眼前,远处的旌旗招展,鼓角声声,仿佛在庆祝着红军的胜利。

    * “红军夜渡娄山关,飞渡泸定桥。” 这里将娄山关的胜利与飞渡泸定桥联系起来,暗示着红军已经摆脱了危险的处境。

    * “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” 最终,红军翻越岷山,意味着长征即将胜利。红军战士们经历了千辛万苦,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,这怎么能不让人喜笑颜开呢?这一句,既是写景,又是抒情,更是对未来充满希望。

  • 词的特点与艺术魅力
  • * 大气磅礴,气势恢宏: 整首词气势非常宏大,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力量感,读起来铿锵有力,让人振奋。

    * 景物描写,生动形象: 毛泽东特别擅长运用景物来烘托气氛,例如“西风烈”、“长空雁叫”、“霜晨月”、“苍山如海”、“残阳如血”等等,这些景物描写,使得整首词更加形象生动,引人入胜。

    * 情感真挚,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: 这首词既描绘了战斗的残酷,也展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。

    总之,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是一首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词作,它不仅描写了战斗的场景,更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读懂它,你就读懂了那段峥嵘岁月,也读懂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!

    标签:忆秦娥,娄山关,毛泽东,长征,红军,诗词鉴赏,中国古典诗词,历史,文化,文学

    > 同类文章:

    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    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