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归来是故乡”:心安之处即吾乡

“归来是故乡”:心安之处即吾乡

小时候,故乡是外婆家后院那棵结满果实的柿子树,是村口那条总也淌不干的小溪,是放学路上小伙伴们追逐嬉闹的田埂。那时候的故乡,是具体的,是触手可及的,是永恒不变的。可长大后,我们带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,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远行的列车。几年、十几年,甚至几十年过去,当我们带着疲惫或荣耀,再次踏上故土时,却常常被眼前的景象“惊”到:记忆中的低矮瓦房变成了高耸入云的商品楼,曾经泥泞的小路铺上了柏油,甚至连街边小吃店的味道都变了。

故乡,是回不去的过去,还是心之所安?

这时,心里总会冒出一个疑问:这还是我的故乡吗?那句“归来是故乡”的深意,也因此变得更加耐人寻味。我理解,这不仅仅是指地理上的回归,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找寻和确认。

1. 物理上的“归来”:惊喜与失落的交织

当我们真的回到出生地,会发现“变”是永恒的主题。曾经熟悉的邻居可能搬走了,儿时的玩伴可能天各一方,连当年偷偷摸摸去网吧打游戏的小巷,都变成了时尚街区。这种变化,有时候会让人产生一种“物是人非”的失落感,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片场。

但神奇的是,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。比如,妈妈做的红烧肉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;小学同学聚会时,大家依然能像当年一样开怀大笑;甚至只是闻到空气中特有的泥土芬芳,或者听到一句熟悉的乡音,那些深埋心底的记忆就会被瞬间唤醒。那一刻,你突然明白,“故乡”不只存在于眼前的景象,更活在你的血液里,你的记忆里,你的情感里。它不是一个静止的景点,而是一段流淌的时光,一个永远为你敞开怀抱的港湾。

2. 精神上的“故乡”:在哪里找到归属感?

随着社会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漂泊异乡,甚至在异乡落地生根。对于他们来说,“故乡”的定义被拓宽了。它不再仅仅是出生地,也可以是你在异乡奋斗多年,拥有了自己的房子、事业、朋友,找到归属感的地方。

举个例子,我有个朋友小王,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南方打拼。刚开始几年,他每年都嚷嚷着要回老家过年,乡愁浓得化不开。可慢慢地,他在异乡有了自己的圈子,爱上了当地的美食,甚至学会了地道的方言。现在他每年春节,反倒更喜欢和当地朋友一起过,或者带着父母来自己生活的地方旅游。他说:“以前觉得老家才是故乡,现在发现,心在哪里安稳,哪里就是故乡。”这不就是“归来是故乡”的另一种诠释吗?它不再强调地理位置,而是强调心灵的安宁和归属。

3. 自我的“故乡”:心安处即故乡

再往深了说,最高境界的“故乡”,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。当我们经历过世事浮沉,走过万水千山,最终发现,所有的追寻,其实都是为了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认同。

当你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困扰,能够与自己和谐相处,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找到内心的力量时,你就会发现,无论身处何方,你都能感受到一份自在和安稳。这种状态,才是真正的“心安处即吾乡”。你的“故乡”,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,而是你内心的宇宙,是你随时可以回归的避风港。

所以,“归来是故乡”这五个字,与其说它是一句感叹,不如说它是一场关于人生、关于情感、关于归属感的探索。它提醒我们,故乡不只是远方,它也可以是近处;不只是过去,它也可以是现在;不只是外界,它更可以是内心。只要我们心怀热爱,对生活充满希望,那份深藏心底的归属感,就会永远陪伴着我们,指引着我们,无论走到哪里,都能找到自己的“故乡”。

标签:归来是故乡,故乡,乡愁,归属感,身份认同,心安之处,记忆,变化,漂泊,游子,情感,社会变迁,根,故土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