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掩耳盗铃”下一句是啥?我猜是“全网直播”!

“掩耳盗铃”下一句是啥?我猜是“全网直播”!

首先,我得先正经地科普一下,摆出“有理有据”的架势。“掩耳盗铃”是个非常完整的成语,出自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,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故事,并不是什么诗歌或者对联里的上半句。所以,从严格意义上说,它压根儿就没有官方认证的“下一句”。

故事原型很简单:古代有个小偷,看中了一家门口挂的大钟,想偷走。但他知道,一敲钟就会发出巨响,惊动别人。于是他灵机一动,想出了一个自认为绝妙的办法——把我自己的耳朵堵上,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?我听不见,那别人肯定也听不见!结果,他一边捂着耳朵,一边去偷钟,钟声“咣”地一响,响彻云霄,他当场就被抓了个正着。

你看,这个故事到这里已经非常完整了,它生动地讽刺了那种自欺欺人、愚蠢透顶的行为。

但是!咱们作为新时代的“百科解说员”,怎么能被“没有标准答案”这六个字给束缚住呢?既然官方不给,那我们就自己造!下面我给你提供几个版本的“下一句”,你品品哪个最有那味儿:

版本一:现实主义结局版

> 掩耳盗铃,当场抓包。

这个版本最写实,也最符合逻辑。你在这边捂着耳朵自我感觉良好,那边厢的吃瓜群众早就拨打了“妖妖灵”。简单直接,充满黑色幽默,充分说明了无视客观规律的下场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。

版本二:成语联动版

> 掩耳盗铃,此地无银。

这个厉害了,属于“蠢人何苦为难蠢人”的梦幻联动。把“掩耳盗铃”和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这两个“自欺欺人界”的卧龙凤雏放在一起,简直是双倍的愚蠢,双倍的快乐。前者是听觉上的自我屏蔽,后者是视觉上的欲盖弥彰,二者结合,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“只要我不尴尬,尴尬的就是别人”的顶级心态。

版本三:互联网冲浪版

> 掩耳盗铃,全网直播。

这绝对是21世纪才有的新解。在今天这个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,这位老兄的行为艺术,恐怕刚开始实施,就已经被路人用手机拍下,#男子用高难度姿势偷钟#的话题瞬间冲上热搜,各大UP主连夜赶制“掩耳盗铃”鬼畜视频,他在自以为万籁俱寂的世界里,却成了全网围观的“小丑”。这句续得,是不是既有画面感,又充满了对当今社会现象的调侃?

版本四:毒鸡汤哲理版

> 掩耳盗铃,骗得了自己;睁眼说瞎话,骗得了大家。

这个版本就有点“升华”了。它把“掩耳盗铃”这种初级的自欺,和“睁眼说瞎话”这种高级的欺人进行了对比。前者是认知失调,自己骗自己,还显得有点可笑;后者则是明知故犯,揣着明白装糊涂,意图操控他人,性质就恶劣多了。从一个人的愚蠢,引申到社会上更复杂的现象,是不是瞬间感觉有深度了?

所以你看,“掩耳盗铃”下一句是什么?它就像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。你可以接一个啼笑皆非的结局,也可以接一个引人深思的道理。这或许也是我们中华文化里这些古老成语的魅力所在吧——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,还能在千年之后,依然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思考。

标签:掩耳盗铃,成语新解,下一句,自欺欺人,脑洞大开,俗语,网络热梗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