烛之武退秦师:古文词类活用,一点都不难!

烛之武退秦师:古文词类活用,一点都不难!

我敢打赌,不少人在学《烛之武退秦师》的时候,都会被里面的“词类活用”搞得头晕脑胀。啥是词类活用?简单来说,就是某个词本来应该这样用的,作者偏偏要换一种用法,让它活起来,更生动、更有表现力!别慌,咱们一个个来看,保证让你茅塞顿开,从此爱上古文!

1. 名词作动词,"迷惑"变"忽悠"!

* 原文:“晋军函陵,秦军氾南。”

* 理解:“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,秦国军队驻扎在氾南。”

* 活用:“函陵”、“氾南”本来是地名,名词。在这里,却被当成了动词,表示“在函陵驻扎”、“在氾南驻扎”。是不是感觉就像我们在玩《三国志》之类的策略游戏,调兵遣将一样?

2. 动词作状语,"带着"、"用"起来!

* 原文:“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

* 理解:“用他对待别人的方法,去对待他自己。”

* 活用:“其人”是名词,指的是别人。“其人”在这里充当了状语,修饰“治”,表示“用他们的方法来治理他们自己”。是不是很有报复的快感?

3. 形容词作动词,"觉得"、"认为"的意思!

* 原文:“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。”

* 理解:“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,我才敢劳驾您。”

* 活用:“烦”本来是形容词,表示“烦恼”。在这里却被当成了动词,表示“让……烦恼”。翻译过来,就是“麻烦您”。

4. 名词作状语,修饰动作!

* 原文:“夜缒而出,见秦伯。”

* 理解:“夜里用绳子把自己放下来,出去,见到秦穆公。”

* 活用:“夜”是名词,表示“夜晚”。在这里充当了状语,修饰“缒而出”,表示“在夜晚用绳子把自己放下来,出去”。

5. 活用总结:

* 总的来说,词类活用就像是古人在玩文字游戏,把词语的用法玩出了花。理解词类活用,关键是要结合语境。要联系上下文,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。

* 烛之武之所以能成功退秦师,除了他厉害的口才和策略,也离不开对人心的精准把握。他先分析了秦晋两国之间的矛盾,再针对不同的人,采取不同的劝说方法,最终瓦解了秦晋联盟。

所以,下次再遇到词类活用,不要怕!把它想象成古人在玩文字游戏,你也能成为古文大师!

标签:烛之武退秦师,词类活用,古文,文言文,学习方法,语文,历史,秦晋之盟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