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庄也“内卷”? 聊聊《庄子》里的“越俎代庖”

老庄也“内卷”? 聊聊《庄子》里的“越俎代庖”

话说庄子这老哥,那可是个“不正经”的哲学家。他写的东西,不像儒家那么一本正经,充满了各种脑洞和想象力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里有个成语,叫“越俎代庖”,听着好像很厉害,但其实意思简单粗暴:就是说,你没资格,却硬要去做别人的事,抢了别人的饭碗。

“越俎代庖”这个成语,原本描述的是祭祀过程中,负责操办祭祀的人(“庖”)抢了厨师(“俎”)的活儿,擅自越过自己的职责范围。这本来是件很不专业的事情,结果庄子拿来比喻什么呢? 比喻那些不干正事,喜欢指手画脚、瞎指挥的人。

咱们生活里,这种“越俎代庖”的现象可太常见了!

  • 职场上,领导不懂技术,却非要指导程序员写代码? 嘿,这不就是“越俎代庖”嘛! 结果呢? 代码bug满天飞,项目延期是常态。 程序员心里肯定在想:“你行你上啊!”
  • 邻居阿姨不懂钢琴,却非要指导你孩子练琴? 拜托,专业的事儿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好不好? 搞不好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都被扼杀了。
  • 朋友之间,你帮我做决定,我帮你做决定? 友情的小船说翻就翻,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儿,大家就开始互相指责,最后闹得不愉快。
  • 庄子当年,估计也没想到“越俎代庖”的影响力能这么大。 他想表达的,其实是一种对“道”的尊重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“道”,都有自己的职责,做好自己的事情,才是最好的状态。 如果每个人都乱套,那么整个社会就乱套了。

    当然,在某些特殊情况下,“越俎代庖”也未尝不可。比如,突发情况下,有人需要出手相助,那肯定不能拘泥于“谁负责”的问题。 比如消防员救火,肯定不会等“火灾处理专家”来才行动吧? 关键在于,行动者得清楚自己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,而不是为了表现自己,或者争夺权力而瞎指挥。

    总之,“越俎代庖”在庄子看来,是一种不尊重“道”的表现,是一种不专业、不负责任的行为。 咱们在生活中,也要警惕这种现象,尊重每个人的专业和职责,各司其职,才能把事情做好。 别忘了,多干好自己份内的事儿,少操别人的心,才是王道!

    标签:庄子,越俎代庖,哲学,职场,人生,成语,逍遥游,道,责任

    > 同类文章:

    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    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