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剧堪比头脑风暴?聊聊那些把“博弈论”玩出花的电视剧

一、首先,什么是“博弈电视剧”?
别被“博弈论”这三个字吓到,它在电视剧里可不是让你解高数题。简单来说,就是剧中的每个(或每方)角色都是一个聪明的“玩家”,他们做任何决定前,都会把其他人的反应给算进去,然后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。
这就像我们玩石头剪刀布,我出什么,不仅取决于我想出什么,更取决于我猜你会出什么。博弈剧的魅力就在于,它把这种“我预判了你的预判”的顶级拉扯,放大到极致。剧中的角色们不再是脸谱化的工具人,而是个个都长了脑子,他们的每一次结盟、背叛、试探、妥协,都构成了一张精密的大网。
二、经典“牌局”大赏,你看过几部?
说到博弈剧,有几张“牌桌”是绕不过去的,看看你都上过哪一桌:
这俩是博弈剧里的“王炸”。在维斯特洛大陆或华盛顿特区,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小指头那句“混乱是阶梯”就是赤裸裸的博弈宣言。角色们通过信息差、联盟、威胁、舆论造势等手段,在权力的牌桌上厮杀。我们观众就像开了上帝视角,看着他们如何利用“囚徒困境”(比如引诱两个盟友互相猜忌背叛),或是构建“纳什均衡”(形成一种谁也不敢轻易动手的恐怖平衡),看得人手心冒汗。
这类剧把博弈放在了最极端的情境——生死存亡之间。还记得《鱿鱼游戏》里的弹珠游戏吗?它就是一个残酷的“零和博弈”,一方的生存必须建立在另一方的淘汰之上,这直接拷问了人性最深处的自私与善良。剧中的每个游戏,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博弈模型,逼着参与者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最优(或者说最不坏)的决策。
如果说权力与生存是硬碰硬,那智斗就是看不见硝烟的战争。《琅琊榜》里的梅长苏,手无缚鸡之力,却能搅动整个朝堂,靠的就是信息优势和对人心的精准算计。他像一个顶级的棋手,每一步都布下深远影响,让对手不知不觉就走进他设好的局。而《亿万》则把战场搬到了华尔街,检察官与对冲基金大佬的对决,充满了法律、金融和心理学的博弈,每一集都像是在上一堂高段位的商业谈判课。
三、我们为什么如此沉迷“神仙打架”?
说白了,看博弈剧的爽感,来源于一种“智力上的满足”和“上帝视角的快感”。
首先,它满足了我们“解谜”的欲望。当一个复杂的计谋被揭晓时,我们会有一种“原来如此!”的恍然大悟,这种感觉非常过瘾。我们跟着主角抽丝剥茧,仿佛自己也参与了这场高智商的对决。
其次,它提供了情绪价值。看着剧中人为了各自的目标步步为营,我们时而为他们的精妙算计拍案叫绝,时而为他们的功亏一篑扼腕叹息。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和情绪波动,正是戏剧的魅力所在。
最后,也是最有趣的一点,我们观众往往是全场唯一一个“信息完整”的玩家。我们知道谁是卧底,谁在说谎,谁即将被背叛。这种全知全能的视角,让我们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,获得了一种独特的、看透一切的“安全爽感”。
所以,下次再有朋友问你在看什么剧,你可以云淡风轻地告诉他:“没看剧,在上博弈论的实践课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