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长公主,不可以!”——这句台词凭什么火遍全网?

“长公主,不可以!”——这句台词凭什么火遍全网?

初次邂逅“长公主”,我承认我的内心是拒绝的。那浮夸的演技、五毛钱的特效和快得像坐了火箭的剧情,每一秒都在挑战我的审美底线。但怪就怪在,只要你看进去三秒,就仿佛被下了蛊,根本停不下来。

“长公主”到底是个什么“梗”?

简单来说,“长公主不可以”源自一系列在短视频平台爆火的竖屏短剧。这类剧集通常情节高度浓缩,主打一个“极限拉扯”。故事模板大同小异:一位身份尊贵、权倾朝野的长公主,身边总有一个忠心耿耿但身份卑微的侍卫或暗卫。公主想搞事业、想复仇、想恋爱脑上头干点“出格”的事,而侍卫的毕生使命就是拦住她,于是便有了那句标志性的台词——“长公主,不可以!”

这句台词充满了戏剧张力: একদিকে是主仆的身份鸿沟,另一边是无法言说的爱意和守护。侍卫喊出这句“不可以”时,往往伴随着单膝下跪、红着眼眶、攥紧拳头等一系列标准动作,将那种“爱你却不能说,想拦你却不敢僭越”的纠结情感推向了高潮。

为什么我们对这种“土味”剧情如此上头?

你可能会问,这么“尬”的剧情,到底有什么好看的?在我看来,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:

1. 反套路的“女强男弱”设定:厌倦了传统的霸道总裁和傻白甜?“长公主”系列直接把性别剧本对调。在这里,女性是权力的中心,是掌控一切的“霸总”,而男性则成了那个深情、隐忍、默默守护的“小娇夫”。这种设定满足了当下许多观众(尤其是女性观众)对于强大、独立女性形象的想象和期待。

2. 极致的情绪价值“快餐”:生活已经够累了,谁还有耐心去看七八十集的长篇连续剧铺垫情绪?竖屏短剧主打的就是一个“短平快”。一两分钟一集,集集是高潮,刀刀见血。爱恨情仇、家国大义、破镜重圆……所有能调动你情绪的元素,都像自助餐一样直接堆到你面前。这种高浓度的情感冲击,就像精神“薯片”,虽然没什么营养,但吃起来就是爽。

3. “审丑”文化与社交货币:当一个东西“土”到极致,它就成了一种潮流。观看“长公主”系列,并在评论区和朋友一起吐槽、玩梗,已经成了一种新的社交方式。大家一边说着“这是什么东西”,一边又在各种场景下灵活运用“xxx,不可以!”的句式,比如“钱包,不可以(再瘦了)!”“老板,不可以(再画饼了)!”。这种参与感和创造性,让“长公主”从一个单纯的剧情,演变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。

从“长公主”到“权臣宇宙”

随着“长公主不可以”的爆火,一个庞大的“赛博宫廷宇宙”也逐渐形成。网友们不再满足于只看现成的短剧,而是开始自己动手,剪辑、配音,甚至真人模仿,创作出了“丞相,不可以”“将军,不可以”“陛下,使不得”等一系列衍生作品。

可以说,“长公主”的走红,不仅仅是一个网络热梗的诞生,更是竖屏短剧这一内容形态崛起的缩影。它或许不够精致,甚至有些粗糙,但它精准地抓住了大众最直接的情感需求,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,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短暂逃离现实的“赛博乌托邦”。

所以,下次再刷到“长公主”,别急着划走。不妨放下成见,沉浸式体验一下这种“土味”的快乐。毕竟,谁能拒绝一个单膝跪地、满眼是你、还带着破碎感对你说“不可以”的忠犬侍卫呢?

标签:长公主不可以,土味短剧,网络热梗,竖屏短剧,情绪价值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