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风筝,一线牵起的人生哲学

三年风筝,一线牵起的人生哲学

第一年:与地球引力的搏斗史

刚开始,我的风筝大概是全公园最“亲近”地球的。它不是一头扎进草坪,就是被挂在树梢上,上演“风筝上树”的经典戏码。我跟它就像一对欢喜冤家,我拼命想让它高飞,它却执着地拥抱大地。风筝线在我手里不是打了死结,就是缠得像一碗泡了三天的方便面,解开它比解一道高数题还难。那时候的快乐很简单,只要风筝能在天上待超过五分钟,我就能高兴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,满场飞奔。这一年,我学会了最基础的物理知识:顺风起飞、感受风力、如何收线。简单来说,就是学会了“别跟老天爷对着干”。

第二年:成为风的朋友

熟悉了基本操作后,我开始不满足于让风筝“上天就行”。我开始研究不同种类的风筝——从灵巧的软体“章鱼”,到需要高超技巧的“盘鹰”,再到霸气外露的“龙串”。我开始像个老农一样,每天痴迷于看天气预报,关心风向和风力等级,甚至能通过观察树梢的摆动来判断今天适不适合“起飞”。手中的线不再是束缚,而成了我与风对话的工具。我能感觉到风的每一次脉动,通过线的震颤,调整风筝的姿态,让它在空中“走位”、“盘旋”。这个阶段,放风筝成了一种“技术活”,我享受的是那种人与自然配合无间的掌控感。

第三年:手中的线,心中的道

不知从何时起,放风筝对我来说,更像是一种动态的冥想。当我仰望高空,看着那只小小的风筝在无垠的蓝天里自由翱翔时,所有的烦恼和焦虑似乎都随着那根细细的线被释放了出去。我好像悟了:生活不就像放风筝吗?

手中的线,就是我们能掌控的努力和原则,但你不能拽得太紧,否则绷断的是自己;也不能放得太松,否则风筝会失控坠落。我们唯一能做的,是握紧手中的线,然后相信风,顺势而为。天上的风筝,就像我们的目标和梦想;而我们,就是那个在地面上,既要脚踏实地,又要时刻仰望星空的人。那一线相牵,连接的是现实与理想,是约束与自由。

标签:放风筝,兴趣爱好,户外运动,生活感悟,减压,个人成长,哲学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