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诗仙”也有认怂时?聊聊李白在黄鹤楼写下的那首著名“打油诗”

说起唐代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湖北武汉的黄鹤楼绝对是顶流中的顶流。它不仅风景绝佳,更是文人墨客们“华山论剑”、题诗扬名的绝佳舞台。谁能在这里留下一首千古绝唱,那身价和名气立马就能再上一个台阶。
故事的主角,我们的“诗仙”李白,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。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,他满怀豪情地登上了黄鹤楼。放眼望去,长江浩渺,烟波壮阔,这景色,这意境,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!李白诗兴大发,正准备研磨提笔,来一首震古烁今的传世名篇。
可就在这时,他一抬头,看到了墙上已经挂着的一首诗。这一看不要紧,直接把李白酝酿了半天的灵感给“憋”了回去。这首诗,就是崔颢的《黄鹤楼》:
> 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
> 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> 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
> 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这首诗写得实在是太绝了!意境开阔,情景交融,格律严谨又浑然天成,把黄鹤楼的传说、眼前的景色和内心的乡愁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。可以说,关于黄鹤楼,能写的、能抒发的情感,几乎都被崔颢这短短八句给写尽了。
李白反复吟诵,越读越觉得高妙。他意识到,自己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一首能超越这首的诗了。换作一般人,可能就扫兴而归了。但李白是谁?他可是性格豁达又带点小调皮的“诗仙”。既然写不出正经的,那就来首不正经的吧!于是,他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“打油诗”:
> 一拳捶碎黄鹤楼,
> 一脚踢翻鹦鹉洲。
> 眼前有景道不得,
> 崔颢题诗在上头。
这四句诗,前两句充满了孩子气的“恼羞成怒”,仿佛在说:“这楼太气人了!这景色太可恨了!害我写不出诗!”而后两句则坦率地承认:“眼前的景色这么好,我却没法用诗句来形容,因为崔颢的诗已经写得登峰造极,高高地挂在上面了!”
这既是对崔颢才华的极高赞誉,也展现了李白本人坦荡率真、不甘于人后的可爱性格。这种“输得起”的气度,反而让他的人格魅力更加光彩照人。
当然,需要说明的是,这个故事在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,更像是一段后人杜撰的美谈。它的流传,恰恰说明了崔颢《黄鹤楼》的艺术成就之高,以及人们对李白豁达胸襟的喜爱。
不过,李白对这件事可一直“耿耿于怀”。后来他游览金陵(今南京)时,写下了著名的《登金陵凤凰台》,其格律和意境都明显在与崔颢的《黄鹤楼》“叫板”,并最终成为与之并驾齐驱的千古名篇,也算是扳回了一局。这大概就是顶级高手之间的“神仙打架”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