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时节,古诗里的秋意浓

寒露时节,古诗里的秋意浓

寒露,顾名思义,就是指露水开始变得寒冷。此时节,昼夜温差较大,早晚气温低,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露珠,沾在草木上,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。

古诗中,有很多描写寒露的句子,比如:

  • "露凝霜重草木寒,夜来风急雨声寒。" (白居易《寒露》)
  • 这句诗描写了寒露时节的典型景象,露水凝结,霜降凝重,草木凋零,寒风呼啸,雨声淅沥,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。

  • "寒露时节已过半,雁阵南飞意已闲。" (宋·陈师道《寒露》)
  • 这句诗则描绘了寒露时节,雁阵南飞,预示着秋天的结束,冬天将要来临。

  • "寒露时节草木黄,秋风瑟瑟夜漫长。" (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)
  • 这句诗写的是寒露时节的景象,草木枯黄,秋风萧瑟,夜晚漫长,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氛围。

    这些诗歌,不仅描绘了寒露时节的自然景象,也表达了古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和对自然万物的热爱。

    除了以上几首诗,还有很多描写寒露的诗歌,例如:

  • "露凝白草,夜气如霜。" (南朝宋·谢灵运《寒露曲》)
  • "清风拂柳,寒露凝霜。" (唐·李白《秋思》)
  • "寒露时节,菊花盛开。" (宋·苏轼《寒露》)
  • 这些诗句,或描写秋意浓浓,或感叹时序更替,或赞美秋菊傲霜,都展现了寒露时节独特的魅力。

    标签:寒露,古诗,秋天,秋意,节气,诗歌,自然,诗句,露水,寒风,秋风

    > 同类文章:

    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    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