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糕门:价格虚高背后的江湖骗局

切糕门:价格虚高背后的江湖骗局

切糕门事件起源于2010年左右,当时新疆乌鲁木齐街头上流行一种名为“切糕”的糕点。这种糕点由核桃、葡萄干、杏仁等坚果制成,表面撒有糖粉,看起来十分诱人。然而,其价格却让人咋舌,一盒切糕竟然高达数百元,甚至上千元。

如此高昂的价格,引起了人们的质疑。经媒体调查发现,切糕所谓的“名贵”食材,其实并不名贵,普通糕点店里的食材成本不过几十元。而虚高的价格,主要是靠着层层转卖和欺骗手段。

当时,乌鲁木齐街头出现了许多流动售卖切糕的小贩。这些小贩往往操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,自称来自新疆,声称切糕是当地的一种传统糕点,由牧民亲手制作,成本很高。

为了博取信任,小贩还会当着顾客的面切糕,并声称切糕可以治疗各种疾病,具有滋补强身的作用。在小贩的巧舌如簧和切糕诱人的外表面前,不少顾客心动了。

然而,当顾客买回家后才发现,切糕不仅价格虚高,而且口感干硬,根本不值这个价钱。甚至有人反映,切糕吃了后出现了腹泻等不适症状。

切糕门的骗局被揭穿后,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相关部门也对街头售卖的切糕展开了整治,取缔了许多非法摊点。

时至今日,切糕门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骗局案例。它告诉我们,在消费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,不要轻信卖家的花言巧语,以免上当受骗。

标签:切糕门,价格虚高,江湖骗局,乌鲁木齐街边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