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教学故事:语文

故事一:冬泳
在一个寒冷的冬日,我在课堂上讲到《记承天寺夜游》一文。当时,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文中“寒风瑟瑟”的含义,我突发奇想地说:“你们觉得现在有多冷呢?我敢说,我们班里的同学连去冬泳的勇气都没有!”
话音刚落,全班哗然,学生们纷纷表示不服。为了证明自己的话,我当即宣布:现在就带全班去冬泳。
在一片欢呼声中,我们来到了学校附近的游泳馆。换上泳衣后,我第一个跳进了冰冷的泳池。学生们犹豫了片刻,也陆陆续续下了水。
起初,大家都在瑟瑟发抖,但渐渐地,他们开始适应了水温。有人在水中嬉戏打闹,有人则认真地练习游泳姿势。
游了半个小时后,我们上岸换衣服。学生们虽然冻得瑟瑟发抖,但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。
事后,我问学生们:“现在你们知道‘寒风瑟瑟’是什么感觉了吧?”
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:“知道啦!真的好冷啊!”
通过这次冬泳,学生们不仅理解了“寒风瑟瑟”的含义,还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和勇气。
故事二:诗歌朗诵
在教授《沁园春·雪》一词时,我发现班里的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非常肤浅。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,我决定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。
比赛当天,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。他们有的声情并茂,有的慷慨激昂,有的细腻入微。其中,一个叫小明的同学表现得尤为出色。
只见他身着汉服,手执折扇,抑扬顿挫地朗诵道:“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;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……”
小明的朗诵声犹如天籁之音,让全班同学都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之中。比赛结束后,小明获得了第一名。
这次比赛不仅让学生们理解了《沁园春·雪》的内涵,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。
标签:语文教学,冬泳,诗歌朗诵,理解能力,语言表达能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