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记事簿:那些年,我用过的那些小本本

说起记事簿,那可真是历史悠久,品种繁多啊!从小学用的那种小小的、可以随意撕页的日记本,到中学时代流行起来的精致笔记本,再到大学里五花八门的课本、草稿纸,它们见证了咱们的成长,也承载了咱们的秘密。
我最早接触的记事簿,大概就是小学时的作业本了。那时候字写得歪歪扭扭,总喜欢在上面乱涂乱画,老师偶尔会给个“阅”字,然后红笔圈出几个错别字。后来呢,就进化到了有横格的、可以写日记的小本子。记得那时候,总喜欢模仿着大人,一本正经地记录着每天发生的事情,比如“今天中午吃了红烧肉,真好吃!”或者“小明今天欺负我了,哼!”现在翻出来,真是觉得又好笑又可爱。
到了中学,记事簿就变得更加“高级”了。各种精致的笔记本开始流行,封面设计也越来越花哨。那时候,咱们喜欢用笔记本记笔记,抄歌词,或者写写心情日记。有时候,还会偷偷地把喜欢的人的名字写在上面,然后再涂掉,再写,再涂掉……(捂脸)
上了大学,记事簿的种类就更多了。除了笔记本,还有各种各样的便利贴、便签纸,以及手机里的备忘录。课堂笔记更是五花八门,有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,有的是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。除了学习,记事簿还被用来记录各种各样的信息,比如社团活动的安排,朋友们的联系方式,甚至还有追剧的时间表。
当然,现在科技发达,手机上的备忘录、日历等等,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记事簿。但是,我还是觉得,手写的温度是无法取代的。用笔在纸上写字,那种触感,那种感觉,是电子设备无法带来的。它不仅仅是记录,更像是一种仪式,一种与自己的对话。
所以,如果你问我,最喜欢的记事簿是什么?我会说是“现在用的这个”。因为,它记录着我的现在,也连接着我的过去和未来。它可能是最简单的一张便签,也可能是一本厚厚的笔记本,但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。
标签:记事簿,笔记本,日记本,备忘录,便利贴,手写,回忆,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