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江大河》里宋运辉奋斗的东海集团,现实中究竟是何方神圣?

《大江大河》里宋运辉奋斗的东海集团,现实中究竟是何方神圣?

要说东海集团的原型,虽然剧组和原著作者阿耐老师没有盖章定论,但从各种线索来看,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,那就是——上海石化(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)

为什么敢这么说呢?别急,咱们一条条来看证据:

一、地理位置的“巧合”

剧中的厂子叫“东海”,这名字起得就很有灵性。你想想,中国哪个重要的沿海城市名字里带“海”,又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排头兵?没错,就是上海。上海石化正好坐落于上海南部的金山卫,面朝东海,这地理位置简直是完美复刻。剧中宋运辉从金州奔赴东海,从内陆小城来到沿海大都市,也完全符合当时人才流动的趋势。

二、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的“神同步”

《大江大河2》中,东海项目是作为国家重点项目,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马的。宋运辉他们为了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,跟日本人、美国人、德国人斗智斗勇。这可不是编剧瞎编的。

翻开上海石化的历史,你会发现惊人的相似。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,上海石化在70年代末就开始引进国外的“涤纶、腈纶、维纶”成套设备,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大工业建设的先河。到了80年代,为了解决“穿衣”和“吃饭”问题,国家又批准了上海石化30万吨乙烯工程,这正是剧中东海项目大展拳脚的核心业务。剧中宋运辉力主的先进技术路线、与外商的艰难谈判、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,都是上海石化乃至那一代所有大型国企改革的真实写照。

三、人物奋斗的“精神共鸣”

当然,宋运辉这个角色是虚构的,你不可能在上海石化的功勋墙上找到他的照片。但是,像宋运辉一样,凭借一股子技术人的执拗和对事业的无限热忱,推动企业技术革新、管理改革的工程师和干部,在当年的上海石化里,那可是一抓一大把。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缩影,是“知识改变命运”和“产业报国”理念最生动的实践者。可以说,东海集团的故事,就是以上海石化为蓝本,浓缩了一代国企人的奋斗史诗。

所以,东海集团并不仅仅指向某一个特定的工厂,它更像是一个“集合体”,是那个波澜壮阔年代里,所有像上海石化、镇海炼化(位于宁波)一样,承载着国家工业化梦想、在改革浪潮中劈波斩浪的“国之重器”的化身。下次再看到电视里宋运辉在厂区里意气风发地骑着二八大杠,你就知道,这背后,是一段多么真实而厚重的中国工业发展史。

标签:大江大河,东海集团,宋运辉,上海石化,国企改革,时代背景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