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最贵的一次“溜达”:聊聊北京那哥们儿如何凭一己之力“圈养”五千人

史上最贵的一次“溜达”:聊聊北京那哥们儿如何凭一己之力“圈养”五千人

故事发生在北京疫情防控形势还比较严峻的时期。当时,很多社区都要求有风险的居民进行居家隔离,这可不是闹着玩的,是切断病毒传播链的关键一步。咱们故事的主人公,一位家住海淀区的兄弟,显然对“居家”这两个字的理解,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偏差。

按规定,他本应老老实实待在家里,每天开窗通通风,跟“大白”隔空问个好,静待观察期结束。可这位大哥呢,可能是觉得家里的地板都快被踩出包浆了,也可能是窗外的鸟儿叫得太自由,总之,他内心那颗向往远方的心,终究是没能按捺住。于是,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里,他无视防疫规定,悄悄地溜了出去。

这一溜达不要紧,病毒可没放过这个“行走的传播源”。几天后,他的核酸检测报告亮起了红灯——阳性。

好了,大戏正式开场。

流调人员就像最顶尖的侦探,顺着他出门后的活动轨迹一摸排,好家伙,整个人都惊了。这位大哥不仅在自家小区里转悠了,还去了其他公共场所。病毒的传播速度,可比我们想象中快得多。

于是,一场声势浩大的“围追堵截”开始了:

1. 精准“空投”:他所居住的友谊社区,直接被划为管控区,250多位和他有时空交集的“倒霉”邻居,被紧急转运,进行集中隔离。

2. “地毯式”管控:整个社区剩下的2500多名居民,全部被要求居家隔离,足不出户。想象一下,可能有人刚下楼扔个垃圾,一抬头发现,“哟,回不去了,得在家静止14天了。”

3. “辐射”全城:因为他还去过其他地方,导致另外2800多人也被判定为高风险人群,需要接受隔离观察。

这么零零总总一算,超过5000人因为他这次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,暂时失去了自由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“一颗老鼠屎,坏了一锅汤”了,这简直是凭一己之力,把整个火锅店都给包场了,还只许看不许吃。

大家可以算算这笔账的成本:无数“大白”连夜奋战的人力成本、全员核酸检测的物料成本、社区封控消杀的费用、五千多人误工误学的时间成本……这趟“溜达”的代价,堪称天价。最终,这位大哥也因妨害传染病防治,被警方立案调查,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法律的代价。

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像个段子,但它真实地提醒我们,在特殊的公共卫生时期,“个人自律”真的不是一句口号。它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正常生活。你的一个小小的“没关系”,可能会变成无数人巨大的“有关系”。所以,下次再想“放飞自我”的时候,不妨先掂量一下,自己是不是那只能扇起龙卷风的蝴蝶。毕竟,谁也不想成为那个让全小区都“感恩戴德”的“风云人物”,对吧?

标签:北京疫情,疫情防控,蝴蝶效应,居家隔离,社会责任,违规外出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