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“赘婿”:从历史尘埃到网络爽文,这身份可不简单!

聊聊“赘婿”:从历史尘埃到网络爽文,这身份可不简单!

首先,咱们得搞清楚,“赘婿”究竟是啥意思。简单来说,就是咱们常说的“上门女婿”。传统婚俗里,一般是女方嫁到男方家,叫“出嫁”。而“入赘”则反过来,是男方到女方家成亲,并成为女方家庭的一员。生的孩子,也大多会跟随母姓,以延续女方家庭的香火。

一、历史上的赘婿:一部辛酸“忍辱负重”史

你可别以为古代的赘婿跟现在电视剧里演的一样风光。在那个“嫁汉嫁汉,穿衣吃饭”的年代,男性是家庭的绝对中心,入赘被看作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。

“赘”这个字,本身就有“多余、累赘”的意思。在古代,一个男人选择去当赘婿,通常只有两种情况:一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,实在拿不出彩礼,只能“卖”身到女方家;二是女方家有钱有势,但苦于没有男性继承人,需要招个女婿来继承家业和延续后代。

无论哪种,赘婿的社会地位都相当低。在很多朝代,赘婿甚至和商贾、罪犯归为一类,不能穿丝绸,不能做官,打仗了还得被优先征兵送上战场。比如秦始皇修长城、戍边疆,就曾大规模征发过赘婿。可以说,历史上的赘婿,大多都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偏见,过着“寄人篱下”、忍辱负重的日子。他们不是龙王,更像是忍气吞声的“受气包”。

二、现代的赘婿:从“不得已”到“新选择”

时间快进到21世纪,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。

一方面,随着社会发展和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,婚姻的本质被更多人看作是两个人的结合,而不是一个家族对另一个家族的“吞并”。谁到谁家住,孩子跟谁姓,这些都不再是不可动摇的铁律,而成了可以商量的“家庭内部事务”。

另一方面,现实压力也成了重要的推手。面对高昂的房价和结婚成本,一些男性发现,如果女方家庭条件优越,能够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,那么“入赘”似乎也成了一个颇具性价比的“理性选择”。毕竟,比起所谓的“面子”,两个人能把小日子过好,才是实实在在的幸福。

于是,赘婿的形象开始从“无能”的标签,逐渐转变为一种务实、灵活的婚姻选择。

三、网络时代的赘婿:翻身逆袭的文化爽点

真正让“赘婿”这个词火出圈的,还得是网络文学和改编的影视剧。

在这些“赘婿流”爽文里,男主角通常是穿越者或重生者,带着现代的知识和思维,空降到一个看不起他的古代大家族里当赘婿。他表面上隐忍低调,实际上却智商超群、手握乾坤。他用现代商业知识富甲一方,用科学技术吊打对手,一路扮猪吃虎,最后不仅赢得了妻子的芳心,更让所有瞧不起他的人都被啪啪打脸,最终权倾朝野,走上人生巅峰。

这种“先抑后扬”的逆袭故事,精准地戳中了当代许多年轻人的“爽点”。它满足了人们对于打破阶层、逆袭成功的美好幻想。赘婿的身份,从一个“debuff”(负面状态),变成了一个绝佳的“扮猪吃老虎”的起点。这股风潮,也让“赘婿”这个古老的词汇,被赋予了全新的、充满魅力的文化内涵。

总而言之,“赘婿”的千年演变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中国社会在婚姻、家庭、性别观念上的巨大变迁。它从一个承载着屈辱与偏见的身份,演变成一种务实的婚姻选择,再到成为一个流行的文化符号,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,不是吗?

标签:赘婿,上门女婿,入赘,婚姻制度,社会观念,网络文学,电视剧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