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懂“四级图片”?那你可能错过了大学生活的一大乐趣

不懂“四级图片”?那你可能错过了大学生活的一大乐趣

一、 “四级图片”到底是个啥?

首先,咱们得明确一点,“四级图片”并不是指四级试卷上的那些插图,而是指广大考生围绕四级考试创作的、带有强烈情绪色彩和社交属性的图片。它们的形式五花八门,堪称一场网络文艺复兴:

1. 考前祈福型:这类图片主打一个“玄学”。考前几天,你会看到各种“转发这个锦鲤,四级必过”“拜一拜考神,裸考也能426”的图片。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心理安慰,但手指还是会很诚实地点下转发,毕竟,万一呢?

2. 临场反应型:这是“四级图片”的创作高峰期。考试一结束,各种吐槽便会以图片形式井喷。

* 听力部分:最经典的莫过于“耳机只响了三秒,我与全世界和解了”“听力就像周杰伦的快歌,还没听清唱的啥就结束了”配上生无可恋的表情包。

* 翻译部分:这里是“神仙打架”的重灾区。每年的翻译题都能贡献一整年的笑料。比如当年的“移动支付(move pay)”“共享单车(share bike)”“泰山(Tai Mountain)”,无数灵魂翻译手在考场上“文思泉涌”,在考场外则化身段子手,将自己的“杰作”公之于众,引来一片“哈哈哈哈”的慰问。

* 作文部分:作文题目一旦清奇,表情包便会满天飞。考生们用图片描绘自己如何绞尽脑汁、东拼西凑,最后写出一篇“自己都看不懂”的宏大叙事。

3. 考后对答案型:考试结束后,大家涌向社交平台对答案,这时你会看到各种“确认过眼神,是选错了的人”“咱俩答案完美避开,必有一人是学霸”的图片,充满了悲壮又搞笑的氛围。

4. 查分瞬间型:查分日的图片则充满了戏剧性。从紧张到手抖,再到看到“424”(差一分及格)时的崩溃,或是“426”(低分飘过)的狂喜,每一种情绪都有对应的表情包精准传达。

二、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创作和传播“四级图片”?

在我看来,“四级图片”的流行,绝不仅仅是因为好玩,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和社会动因。

  • 集体解压的阀门:四级考试,作为几乎每个大学生的“必修课”,承载了不小的学业压力。当这种压力普遍存在时,用一种戏谑、自嘲的方式将其娱乐化,就成了一种绝佳的集体解压方式。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有千千万万的“难友”陪着你,这种感觉本身就是一种慰藉。
  • 寻找身份认同的“社交货币”:分享一张最新的四级吐槽图,就像是一种身份认证,证明“我是大学生,我懂这个梗”。它迅速拉近了陌生同学间的距离,成为一种高效的“社交货币”。在评论区里互相“比惨”,在插科打诨中建立起一种心照不宣的“革命友谊”。
  • 平凡生活中的创造力狂欢:面对一个标准化的、甚至有些枯燥的考试,大学生们没有选择被动接受,而是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二次创作。这是一种年轻的、充满活力的反叛精神,也是创造力的集中体现。他们将共同的痛苦经历,转化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狂欢,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。
  • 可以说,“四级图片”已经超越了图片本身,它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校园亚文化,是当代大学生集体记忆的一部分。它记录了我们为一场考试付出的努力、经历的焦虑,以及最终选择用乐观和幽默去消解这一切的豁达。所以,下次当你的朋友圈被“四级图片”刷屏时,别嫌烦,不妨点开看看,因为那里藏着一代人最真实、最鲜活的青春。

    标签:四级图片,大学英语四级,表情包,网络迷因,大学生,集体记忆,解压,社交货币

    > 同类文章:

    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    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