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5日:一手购物车,一手守护橙,你可知这一天的双重“人格”?

11月25日:一手购物车,一手守护橙,你可知这一天的双重“人格”?

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五,我们总会被各种“Black Friday”的促销信息轰炸,但11月25日这一天,其本身固定的身份远比一个浮动的购物节要沉重和发人深省。

一面:严肃的橙色——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

首先,请记住这个最重要的身份: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(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)

这个日子的设立,背后是一个悲壮的故事。1960年11月25日,在多米尼加共和国,被称为“米拉贝尔蝴蝶”的三姐妹,因勇敢反抗当时的独裁统治,被残忍杀害。她们的牺牲,点燃了全球对性别暴力问题的关注。为了纪念她们,1999年,联合国正式将每年的11月25日定为“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”。

所以,当你看到这一天社交媒体上出现橙色元素时,请不要以为是什么新的流行色。橙色,是这个运动的官方代表色,象征着一个没有暴力的光明未来。从这一天开始,直到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,是全球性的“消除性别暴力16日行动”。它像一束橙色的光,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:暴力,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在任何性别身上,都是不可接受的。它不是“家务事”,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的公共议题。

另一面:狂热的黑色——“黑色星期五”

聊完了严肃的话题,我们再来看看大家更熟悉的一面——“黑色星期五”。

“黑五”起源于美国,是感恩节(11月第四个星期四)的第二天。关于其名称的由来,有两个主流说法:

1. 会计记账说:这是最流行的版本。据说,在这一天,商家的销售额会“大爆”,账本上的数字终于由代表亏损的红色(in the red)转为代表盈利的黑色(in the black)。听起来是不是充满了资本的喜悦?

2. 交通拥堵说:这个说法更古老一些。早在上世纪60年代,费城的警察们就用“黑色星期五”来形容感恩节后一天,因为那天出门购物的人和车会把街道堵得水泄不通,给他们带来无尽的麻烦和加班,心情自然是“一片漆黑”。

如今,“黑五”早已冲出美国,走向世界,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线上线下购物狂潮。它和我们的“双十一”一样,成了一个考验网速、手速和钱包厚度的年度仪式。

一个日期的双重叙事

你看,11月25日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张力的日子。

一面是橙色的警醒与守护,呼吁我们关注社会角落的阴影,为弱势群体发声,追求一个更平等、安全的世界。

另一面是黑色的消费与狂欢,展现了现代商业社会的活力与诱惑,让我们在物质满足中获得短暂的快乐。

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在同一天交织,恰恰提醒着我们:生活本就是复杂的。在享受消费主义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时,我们也不应忘记那些更宏大、更需要我们投入情感与责任的社会议题。

所以,下一次当11月25日到来时,在你兴冲冲地为心仪的商品付款时,或许也可以花一分钟,了解一下“橙色日”的意义,或者给你身边的女性朋友一个温暖的拥抱。毕竟,一个健康美好的社会,既需要经济的活力,更需要人性的温度。

标签:11月25日,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,橙色日,联合国,米拉贝尔姐妹,黑色星期五,购物节,感恩节,社会议题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