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绿”林好汉还是“西装”暴徒?聊聊“链家打架”那些事

“绿”林好汉还是“西装”暴徒?聊聊“链家打架”那些事

一、什么是“链家打架”?

首先得澄清一个概念,“链家打架”并非特指链家员工之间内斗,它更像是一个泛指的行业现象标签。由于链家(现在叫贝壳)规模最大、门店最多、员工的绿色领带和工牌辨识度也最高,所以每当房产中介爆发冲突,大家第一反应就是:“快看,链家的又打起来了!” 久而久之,这个词就成了房产中介间激烈冲突的代名词,实际上,参与者可能是链家与其他公司的中介,也可能是其他品牌中介之间的“华山论剑”。

这些冲突的场面颇具戏剧性:上一秒还西装笔挺、客客气气地互称“X老师”,下一秒可能就因为客户被“截胡”,瞬间化身“西装暴徒”,上演从口角摩擦到肢体碰撞的全过程。打架地点也五花八门,小区门口、新楼盘售楼处外、甚至在马路边,只要有房源和客户的地方,都可能成为他们的“擂台”。

二、好好的中介,怎么就打起来了?——深层原因探析

把一群成年人逼到动手,背后一定有其深刻的逻辑。

1. “内卷”到极致的行业生态

房产中介是一个典型的高压、高强度、高淘汰率的行业。他们的收入主要靠提成,不开单就可能没饭吃。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万上千万,一单生意带来的佣金相当可观。在这种“不开单就出局”的氛围下,每个客户、每套房源都成了必争之地,竞争的激烈程度堪比“饥饿游戏”。当正常的商业竞争手段用尽,而对手又步步紧逼时,最原始的暴力就成了部分人解决问题的“快捷方式”。

2. “抢单”与“撬盘”:导火索之王

这是行业术语,也是引发冲突最常见的原因。

* 抢单/抢客: 你辛辛苦苦跟了半年的客户,眼看就要签约了,结果在小区门口被别家中介以更低的中介费或虚假承诺“截胡”,换你你气不气?

* 撬盘: 你独家代理的房源,别的中介想方设法联系到业主,试图说服业主也委托给他们卖。这种挖墙脚的行为,在业内被视为大忌。

当这些涉及到核心利益的“红线”被触碰,口头警告无效后,冲突的爆发几乎是必然的。

3. 跑偏的“狼性文化”与团队归属感

很多销售团队都推崇“狼性文化”,强调拼搏、进攻和不达目的不罢休。这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员工的潜力,但如果引导不当,就容易变成“为了赢,不择手段”。打架在某些时候,会被扭曲地看作是维护公司或团队“荣誉”和“地盘”的行为。一个员工被欺负了,整个门店的同事“同仇敌忾”,冲上去帮忙,这种看似“团结”的背后,其实是一种非理性的团伙意识。

三、现在还打吗?——行业之变

必须承认,随着市场的规范和头部公司的自我净化,如今大规模、明目张胆的“中介打架”事件已经少了很多。原因有三:

  • 企业严规: 像链家这样的大公司,早已将“严禁打架”写入了员工手册的“高压线”,一旦触犯,轻则重罚,重则直接开除,违法成本极高。
  • 行业协同: 平台化(如贝壳)的出现,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合作共赢的ACN(经纪人合作网络)模式,让跨公司的合作变得普遍,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恶性竞争的矛盾。
  • 社会监督: 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太普及了,谁也不想因为一次冲动,成为下一个火遍全网的“打架网红”,职业生涯和社会评价都将受到毁灭性打击。
  • 当然,只要激烈的竞争存在,小规模的口角和推搡可能依然无法完全杜绝。但可以说,那个“一言不合就开干”的草莽时代,正在慢慢远去。中介们也越来越明白,真正的专业,是靠服务和专业知识赢得客户,而不是靠拳头。

    标签:链家,房产中介,打架,行业内卷,狼性文化,抢单,社会现象

    > 同类文章:

    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    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