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作俑者:谁才是那个“罪魁祸首”?

“始作俑者”这个成语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,原句是“孔子曰:‘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’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,孔子看到有人用木头制作了人偶来代替活人殉葬,就感慨地说:“第一个制造俑的人,难道不会绝后吗?”
那么,这句看似简单的感慨,为何会被后人用来形容“罪魁祸首”呢?关键就在于“俑”这个东西。
在古代,人们认为人死后还会存在于另一个世界,而且需要生活用品。为了满足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的需求,人们就会在墓葬中陪葬大量的物品,甚至包括活人。但活人殉葬过于残忍,于是人们就用木头或陶土制作了人偶来代替,这就是“俑”。
孔子看到这种做法,认为它虽然表面上比活人殉葬更“人道”,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更加可怕的“罪恶”。因为这代表着人们开始漠视生命,将活人当作工具,这最终会导致人类道德的沦丧。
所以,孔子才会发出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”的感叹,因为他认为第一个制作俑的人,将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随着时代发展,人们不再将“始作俑者”仅仅局限于制作俑的人,而是将其引申为“第一个做出某种恶行的人”。就像我们现在说“始作俑者”的时候,往往是指某件事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如今我们使用“始作俑者”的时候,更多的是一种调侃,并非真的要指责谁有“罪恶”。毕竟,时代在进步,我们也应该用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历史,而非一味地去“追责”。
标签:始作俑者,罪魁祸首,俑,孔子,殉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