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都是“范范之辈”,但那又怎样?

我们都是“范范之辈”,但那又怎样?

首先,得给“范范之辈”这个词正个名。在词典里,它指的是普普通通、没有什么突出才干的人,听起来确实有点“扎心”。在如今这个“内卷”到飞起、人人都想成为“天选之子”的时代,承认自己平凡,仿佛成了一种原罪。社交媒体放大了这种焦虑:你看,A君创业成功敲钟了,B酱减肥30斤成了健身博主,C桑厨艺堪比米其林大厨……而我呢?我最大的成就是,在工作日的早上成功地把自己从床上薅了起来。

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,追求“不凡”的背后,往往是巨大的压力和枷锁。为了成为别人口中的“厉害角色”,我们可能要牺牲健康、放弃爱好、透支情绪。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升级打怪,你刚打败一个叫“KPI”的Boss,下一个叫“中年危机”的魔王又在前方狞笑。这种“不凡”的剧本,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?

而作为“范范之辈”,我们反而拥有了一种被低估的超能力——自由

1. 试错的自由:

当一个“范范之辈”,意味着我们不必活在聚光灯下。想学个吉他,弹得鬼哭狼嚎也不怕被人嘲笑,因为没人指望你成为下一个摇滚巨星。想尝试烤个蛋糕,烤成“黑暗料理”也无伤大雅,大不了自己含着泪吃完。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尽情地探索、尝试、失败、再爬起来,这种不被“成功”绑架的体验,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松弛和幸福。

2. 感受真实的自由:

我们不必为了维护“人设”而活。饿了就去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麻辣烫,而不是非得去网红餐厅排队两小时只为拍一张照片。开心了就放声大笑,难过了就允许自己躲起来看一部催泪电影。我们的喜怒哀乐,不必经过精心包装再发到朋友圈,它们真实、鲜活,构成了我们有血有肉的人生。这种踏踏实实的“人间烟火气”,远比悬浮在空中的“精致”要来得动人。

3. 重新定义“成就”的自由:

谁说成就必须是世俗意义上的“功成名就”?对于我们“范范之辈”来说,成就的颗粒度可以更小、更具体。

  • 成功教会爸妈使用智能手机,让他们能随时和我们视频,这是了不起的“技术成就”。
  • 把一盆快要枯萎的绿萝救活,让它重新抽出新芽,这是伟大的“生命科学成就”。
  • 在朋友情绪低落时,默默陪着他,讲了几个蹩脚的笑话把他逗笑,这是顶级的“情绪价值成就”。
  • 你看,我们不是没有闪光点,只是我们的光芒,不一定非要照亮整个夜空。它可能只是一盏温暖的床头灯,足以照亮自己和身边的人,这就足够了。

  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推动它的从来不是一两个英雄,而是千千万万像我们一样的“范范之辈”。我们是这个社会最坚实的底盘,是维持世界运转的螺丝钉和齿轮。所以,下次再有人用“范范之辈”来形容你,或者你自己忍不住这样想时,不妨挺起胸膛,微微一笑。

    因为我们知道,平凡不是平庸,而是褪去浮华后,对生活最真诚的热爱和拥抱。

    标签:范范之辈,平凡,焦虑,自我认同,生活哲学,小确幸,社会压力

    > 同类文章:

    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    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