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心!“关心”你的保健医生,可能是健康陷阱

小心!“关心”你的保健医生,可能是健康陷阱

各位听好了,我这里说的“危险的保健医生”,可不是指那些正规医院、诊所里,拥有执业资格的医生。我说的是那些打着“健康咨询”、“养生指导”旗号,实际上是推销保健品、忽悠你掏钱的“伪医生”。

他们的套路一般是这样的:

1. “免费”体检,让你放松警惕: 他们会组织一些免费体检活动,比如测血糖、量血压、做一些简单的健康问卷。你以为捡了个大便宜?其实这只是个诱饵,目的是获取你的个人信息,尤其是健康状况。

2. 夸大病情,制造恐慌: 拿到你的体检数据后,就开始危言耸听了。明明只是血压稍微高一点,他们能说成“随时可能脑溢血”;明明只是血糖有点偏高,他们能吓唬成“不吃药立马得糖尿病”。总之,就是要让你觉得“命不久矣”,赶紧买他们的产品。

3. “专家”坐诊,巧舌如簧: 接下来,会请来所谓的“专家”给你“一对一”咨询。这些“专家”往往是经过专门培训的销售人员,他们能把保健品说得天花乱坠,什么“包治百病”、“延年益寿”,让你听得心花怒放。

4. “饥饿营销”,逼你下单: 为了让你尽快掏钱,他们还会使用“饥饿营销”的手段,比如“限量供应”、“最后三天”、“错过就没有了”。让你觉得不买就是吃了大亏,赶紧掏钱下单。

5. 售后服务,持续洗脑: 买完产品后,他们还会定期给你打电话,嘘寒问暖,继续灌输他们的“养生理念”,让你对他们的产品产生依赖性,甚至介绍给亲朋好友。

那么,我们该如何识别和防范这些“危险的保健医生”呢?

  • 认准正规机构: 如果需要体检或咨询健康问题,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或诊所,找有执业资格的医生。
  • 不要轻信“免费”体检: 天上不会掉馅饼,尤其是涉及到健康问题,更要保持警惕。
  • 理性对待体检结果: 不要被夸大的病情吓倒,咨询正规医生,了解真实情况。
  • 不要盲目购买保健品: 保健品不是药品,不能治病。如果需要服用保健品,也要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。
  • 提高防骗意识: 多了解一些健康知识,提高防骗意识,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。
  • 记住一句话:健康是自己的,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!不要被那些“危险的保健医生”忽悠了,花了冤枉钱不说,还可能耽误了病情。

    标签:保健医生,保健品,养生,诈骗,健康,陷阱,防骗,体检

    > 同类文章:

    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    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