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爱情遇上集体生活:我在宿舍里“躁”出的那些事儿

当爱情遇上集体生活:我在宿舍里“躁”出的那些事儿

说起来,那段日子真是让我哭笑不得。我的女友小A,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,她有五个性格迥异的舍友,宿舍里每天都像一部剧。而我,作为“外来入侵者”,一开始压根没意识到自己会成为那部剧的“编外主演”,更没想到会因为一些无心之举,搅动了宿舍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
刚开始,我的存在感是比较低的。我只会在周末去接她,或者送点宵夜。但随着感情升温,我俩恨不得24小时黏在一起。于是,我探访宿舍的频率越来越高,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。问题就出在这了。

第一“躁”:噪音,无处不在的“爱情宣言”

我俩都是那种一聊起来就眉飞色舞、声音不自觉放大的人。尤其是晚上,当大家都在安静学习或者准备休息时,我俩的窃窃私语,在她舍友听来,可能就像交响乐一样震耳欲聋。有一次,我为了哄她开心,还放了一段搞笑视频,结果手机外放的笑声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“注目礼”。当时没觉得啥,后来小A跟我说,她舍友委婉地提了好几次“隔音不好”、“太吵了”,我才后知后觉。这哪里是隔音不好,分明是我们噪音制造机上线了!

第二“躁”:空间,无形中被侵占的“私人领地”

女生宿舍,你懂的,本身就不大,每个角落都可能被各种瓶瓶罐罐、衣物、书籍占据。我刚开始没注意,时不时把背包、外套往小A的椅子上一丢,或者在她桌上放个水杯、零食。有次我甚至把拖鞋直接放门口,结果第二天发现它们被“挪”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。小A告诉我,舍友小B有轻微洁癖,最受不了公共区域的“脏乱差”。我这不经意的举动,无疑是在挑战她们的“领地边界”和“秩序感”。

第三“躁”:作息,打破宿舍平衡的“蝴蝶效应”

最让我头疼的是作息问题。我喜欢熬夜,小A为了陪我也常常熬到很晚。而她的舍友里,有早睡早起型,也有习惯深夜学习型。我们俩的作息,无形中影响了整个宿舍的平衡。比如,我离开时关门的声音,或者她为了送我而晚归,都会惊扰到已经入睡的舍友。有几次,因为我待得太晚,舍友们都回去了,我才从楼下打电话让她下来,搞得她也挺尴尬的。这种“一人晚睡,全宿舍遭殃”的体验,想必是每个住宿生都深有体会的。

“躁”后反思:从“搅局者”到“和平共处”

当我发现小A变得越来越焦躁,甚至开始躲着我时,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经过她一番“苦口婆心”的教育,我终于明白了:宿舍,不是我家,也不是我俩的私密空间,它是一个需要尊重、理解和妥协的集体生活场域。

于是,我开始主动调整。首先,把“噪音分贝”降到最低,能发微信绝不打电话;其次,控制探访时长,尽量不影响她们的正常作息,更不随意占用公共空间;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我开始尝试“收买人心”!没错,就是给她们带点小零食、水果,或者在她舍友生日的时候,跟着小A一起送上祝福。慢慢地,宿舍里的气氛开始缓和,那些“杀人”般的眼神少了,偶尔还能听到她们开玩笑说:“你来了,我们有宵夜了!”

这段经历,让我深刻体会到,爱情固然美好,但人际关系更是一门大学问。在宿舍这个小社会里,“躁”动不是目的,如何找到平衡、尊重他人,才是最终的解题思路。而我也从一个“搅局者”,变成了大家眼中“还算懂事”的“编外亲友”。

标签:宿舍,集体生活,舍友关系,人际交往,边界感,情侣相处,大学生活,噪音控制,空间管理,社交礼仪

> 同类文章:

> 还有这些值得一看:

粤ICP备20231315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