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: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到底用了几次?

嘿,说到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,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,这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“警告”!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“不要说我事先没告诉你”。听起来是不是霸气侧漏? 这句话最早出自《史记·赵世家》,原意是告诫他人要谨慎行事,避免事后后悔。但到了后来,这句话就变得“政治味”十足了,通常预示着国家之间要发生点什么,要么是战争,要么是外交上的重大变故。
那么,这句话究竟被用了几次呢?
1. 建国初期朝鲜战争时期: 1950年,在朝鲜战争爆发后,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,逼近中国边境。为了警告美国,中国政府就用上了这句“金句”,提醒美国不要轻举妄动,否则后果自负。结果,大家也都知道了,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,狠狠地教训了一下“联合国军”。
2. 中印边界战争时期: 1962年,中印边界冲突爆发。当时的中国政府也用上了这句话,警告印度不要继续挑衅,最终爆发了中印边界战争,中国军队取得胜利。
3. 对越南自卫反击战前: 1979年,为了维护国家安全,中国对越南采取了自卫反击的军事行动。在行动之前,中国也向越南发出了警告,预示着战争的到来。
4. 与他国的外交摩擦中: 事实上,除了战争,这句话也会用在一些外交场合。在一些国家与中国产生摩擦时,为了表达强硬立场,也会用这句话警告对方。
当然,除了以上几次比较出名的“使用”,这句话在一些不太正式的场合也有出现,但其重量级和影响力就远不如上面这几次了。
总的来说,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这句话,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次数并不多,但每次出现都伴随着重大的历史事件。它既是对历史的警醒,也是对未来的预示。 虽然它现在已经不再经常被使用,但它所代表的强硬态度和坚决立场,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。
标签:勿谓言之不预也,历史事件,中国外交,战争,警告,边界冲突,朝鲜战争,中印战争,对越自卫反击战
> 同类文章:
- 德国统一:综述德国历史中的重要时刻
- 战争的回响:探寻恐怖游戏中的战场
- 兵变:战争中的黑马故事
- 骑兵是什么意思
- 楚国的都城:繁华与战争的交汇点
- 星际领土:一场跨越银河系的探险之旅
- 《COD5:世界战争中的荣耀》
- 英军陆战队2:超燃游戏体验,让你身临其境!
- 幕僚在古代是什么意思
- 燕国国君:古代历史上一位辉煌的君主
- 马岱怎么死的
- 发现一个仗朝!
-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:最具创意的教学方法
- 青年大学2022年第17期答案解析
- 高频考点透析:搞定它们,考试不再难!
- 9月10日:那些你不可错过的精彩事件
- 怀旧之旅:探索神秘的T126次列车
- 3月7日,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日子
- 10月14日:一个特别的日期
- 高考作文素材2021最新